米香型白酒历史悠远,也有很多专家认为它为中国白酒的起源酒,在中华民族的史记中,盛誉隆隆。
米香型白酒,亦称蜜香型。以桂林三花和湘山酒为代表,属小曲香型酒,一般以大米为原料。其典型风格是在“米酿香”及小曲香基础上,突出以乳酸乙酯、乙酸乙酯与B-苯乙醇为主体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气。一些消费者和评酒专家认为,用蜜香表达这种综合的香气较为确切。概括为:蜜香清雅,入口柔绵,落口甘冽,回味怡畅。即米酿香明显,入口醇和,饮后微甜,尾子干净,不应有苦涩或焦糊苦味(允许微苦)。
一、米香型白酒起源
中国白酒数千年的历史,起源一说更是众说纷纭无法考证,其中杜康造酒一说最为广泛流传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述:“古者少康初作箕帚、秫酒。少康,杜康也”,传说杜康就是中国造酒的始祖。而杜康酿的就是米香型白酒。传说杜康时年在禹王手下管理粮库,稻谷发霉后苦无良策治理,踌躇焦虑时无意中发现,霉烂的稻谷能够酿造出飘香的“神水”,将“神水”谨献给禹王后,杜康回到家乡,开始终年造酒。最终杜康对这种方法进行总结,最终酿制出了甘甜的美酒。这种说法虽然具有传奇色彩,但却阐述了杜康就是中国酿酒始祖的事实,由此推断中国白酒最先出现的是米香型白酒。发展到今天,米香型白酒已经由传统的“桂林三花酒”延伸到了新时代的“冰峪庄园、西江贡、全州湘山酒、广东长乐烧”等知名品牌。
米香型白酒的代表为广西桂林的三花酒(至于为何名为“三花”,众说不一。一种说法是因酿造时蒸熬三次,摇动可泛起无数泡花,质佳者,酒花细,起数层,俗称“三熬堆花酒”,简称“三花酒”。另一种说法是在摇动酒瓶时,只有桂林三花酒会在酒液面上泛起晶莹如珠的酒花。这种酒入坛堆花,入瓶要堆花,入杯也要堆花,故名“三花酒”),其起源也可追溯到南宋时期,原由“师司公厨”酿成,后传入民间,清末出现专业酿酒作坊,至民国年间,作坊遍及桂林。
1941年香港沦陷以后,外国酒的进口量大大减少,酒精来源困难,各行业均以三花酒代替酒精用途。由此,桂林酿酒业急剧发展,仅三花酒糟坊就有40余家,加上兼营的,超过百余家,仅泥湾街(今解放桥东岸沿河街)一带就有安泰源、朱长兴、罗永贞、恒吉祥等六七家之多,以安泰源的三花酒最有名。
1949年后,国家汇集民间酒坊各路优秀酿酒师,于1952年建立桂林酿酒厂(后改名桂林饮料厂,1987年改为桂林酿酒总厂),沿用传统工艺,继续酿造“三花酒”。
1957年全国小曲酒评酒会上,桂林三花酒被评为第一;1963年全国评酒会上,被评为国家优质酒,并获银质奖章;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,再次被评为国家优质酒,并被作为米香型白酒的代表,获得了“蜜香清雅,入口柔绵,落口爽冽,回味怡畅”的高度评价。如今,桂林三花酒在两广、上海、武汉、北京、天津乃至港澳都享有盛誉,被誉为“桂林茅台”。
二、酿造工艺
米香型白酒酿酒工艺特点主要以大米为原料,小曲固态堆积先行培菌糖化后,加水液态发酵,液态釜式蒸馏,岩洞贮存,勾兑出厂。
酿造流程:大米浸泡→淋干→装甑→初蒸→泼第一次水→续蒸→泼第二次水→复蒸→搅散→摊冷→加小曲粉→下缸→开窝→加温水→泡糟→挖入醅缸→发酵→蒸馏→贮存→勾兑。
流程介绍:原料大米用50-60℃温水浸泡约1小时,淋干后入甑蒸煮,待原料变色后泼第一次水,再蒸至米熟,泼入第二次水继续蒸至米熟,含水62%-63%。将蒸熟饭团搅散,鼓风冷却,加入原料量0.75%的小曲粉,拌匀入缸堆积,在饭缸中间留一空洞供应空气。饭层厚度为12-15cm,放置20-22小时,随着根霉菌的繁殖同时进行糖化,品温不断上升达37℃较为适宜。即可加入原料量1.2-1.4倍的水,其温度在34-37℃,搅匀,品温保持在36℃左右。此时糖分含量为9%-10%,总酸低于0.7,酒精含量2%-3%。分装二个醅缸发酵,以气温不同而进行保温或冷却,发酵5-6天,发酵液酒精含量为11%-12%(体积分数),总酸不超过1.5,残糖几乎为0,即可倒入发酵醪贮池,并缸后用泵打入蒸馏釜中,用蒸汽加热蒸馏。截头去尾,中流酒控制酒精含量为58%-60%,入岩洞贮存1年后,经勾兑出厂。
传统生产方式全部是手工操作。现在已改造为连续蒸饭机、糖化槽及6m3大罐发酵和不锈钢蒸馏锅的机械化作业线,生产效率大为提高。
三、关于“桂林三花酒”的美丽传说
传说在桂林的桂花岛上,有一个人,名叫象郎,小时候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了一棵桂花树。象郎把这棵树看得象宝贝似的,终日跟树作伴,培土啊,浇水啊,还傻呆呆地自各儿对着桂花树说话哩。象郎倾注了十八年的心血,这棵桂花树终于长粗长高了。一年的中秋之夜,明月当空,象郎又来到挂花树下,摆上了月饼、糕点,备好了酒,要跟桂花树一块儿过节。这时候,突然传来“象郎!象郎”的喊声,听声音象是个女人在喊他,象郎抬头一看,只见桂花树下走出一位姑娘。象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可是,没错呀!姑娘已经走到自己身边哩。 象郎惊讶地问:“你……你是谁家女子?怎么来到我的菜园?”那女子说:“我是桂花仙子,感谢郎君十八年来跟我朝夕相伴,如不嫌弃,愿以身相许。”原来,这棵桂花树是桂花仙子变的。桂花仙子见象郎又勤劳又忠厚,早就爱上他了。今天中秋佳节,特地来跟象郎相见,倾诉衷肠。象朗见桂花仙子漂亮温柔,一片诚心,自然是十二个同意。于是,桂花仙子搬来了自己酿造的美酒,两人花前月下,饮酒谈心,对天盟誓,订下了终身。这事儿被龟王和蛇夫人知道了,在象郎和桂花仙子成亲的那天,他们变作老夫妻俩,前去祝贺。正当宾朋举杯,围着新郎、新娘祝贺的时候,龟主和蛇夫人突然露出了本相,指挥龟兵蛇将一拥而上,抢走了桂花仙子和她酿造的美酒。龟王把桂花仙子掳进了洞里,威胁她说:“你就在这洞里给我造长寿酒,要不然的话,嘿嘿,我就要把你活活地饿死!”。桂花仙子又气又恨,哪里还肯给他造酒!龟王恼羞成怒,便把桂花仙子关进了牢里。桂花仙子虽有一身武艺,可此时此地已做了阶下之囚,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。她泪流满面,默默地思念着象郎。再说象郎见桂花仙子被龟王抢走,实在伤心,痛哭不已,下决心一定要把桂花仙子救出来。他到处找啊,找啊,终于找到了龟洞。他悄悄地潜进洞去,杀死了两个看守牢门的龟兵,打开了牢门。夫妻相见,抱头痛哭。象郎说:“这儿不是久留之地,我们得快些逃出去。”他们拔下了龟兵的两口宝剑,杀出了洞门。龟王和蛇夫人得报,亲自率领龟兵蛇将追了上来。象郎只顾护着桂花仙子逃走,不提防龟王从身后掷来一支飞剑,正中后心,含恨倒在漓江之滨。桂花仙子见象郎中箭倒地,悲愤难忍,咬紧牙关,挥舞宝剑,杀退了龟兵蛇将。龟王和蛇夫人一看不妙,欲想逃命,桂花仙子哪里肯放过他们,追上去一剑一个,杀死了妖魔,为象郎报了仇。桂花仙子安葬了象郎,手提桂花篮,飞上月宫,采满了桂花,向象郎的墓地撤去,只见满天的桂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桂林的山山水水中。从此,依山带水的桂林,桂树成林,万里飘香;人们用馨香的桂花和纯质的漓江水,酿出了三花酒,跟桂林的奇山秀水一样,久享盛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