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 牌 贡 酒
LI  PAI  GONG  JIU 
较新动态 THE LATEST NEWS
中国何时开始广泛饮用白酒?
来源: | 作者:立牌贡酒 | 发布时间: 2024-08-01 15:32:52 | 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至明代,白酒开始广泛普及,并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有所记载。到了崇祯年间,《沈氏农书》详细记载了以黄酒糟为原料制作白酒的方法,这表明当时白酒尚属于黄酒的附属产品,在市场上尚未占据主导地位。


进入清代,白酒的流行趋势更加明显,尤其在北方地区。直隶、河南、山东、陕西、山西五省被誉为“北五省”,成为白酒消费的核心区域。光绪年间的《畿辅通志》显示,这些地区每县都有100余座烧坊(即白酒蒸馏作坊)。此外,清代四川地区的烧酒也崭露头角,绵竹大曲、全兴大曲等品牌声名远扬,甚至影响了贵州的茅台酒。


至清末时期,中国的酒类市场呈现出“北白南黄”的格局。这主要是由于原料、气候和区域经济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白酒以其高粱为主要原料,度数高,价格亲民,深受底层人民的喜爱;而黄酒则以稻米为原料,度数较低,价格相对较高,主要受到中等阶层及以上人士的青睐。尽管如此,白酒在产量和流行范围上的提升,并未能改变黄酒在文化层面上的主导地位。


进入民国时期,国民政府建立了统计制度,使得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了解白酒的发展状况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白酒在文化层面上的优势逐渐显现,并最终在定期举办的全国评酒会上得到了体现。通过评酒会的结果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白酒的数量逐渐超越黄酒,从而确立了其在酒类文化中的主导地位。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白酒4种,而黄酒仅有1种;到了第二届和第三届,白酒全国名酒的数量增至8种,黄酒则各有2种;及至第四届,金奖全国名酒中白酒数量更是飙升至13种,黄酒仍为2种;而到了第五届评酒会,则仅有白酒类别参评。


从产量角度来看,1949年白酒产量已达10万吨,远超黄酒的2.5万吨和啤酒的7000吨。随后,啤酒产量虽逐渐攀升,但经济性更强的啤酒主要占据了低度酒市场,导致黄酒在这一领域的生态位逐渐被取代,从而走向了衰落。然而,高度酒和低度酒两个领域是并行不悖的,它们共同满足了人们的饮酒需求。